公共服务

医疗卫生

耳屎作用是保护耳朵 常掏耳朵易导致耳朵发炎

发布人:    资讯来源:总务处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5-27 14:00    点击数量:

 

 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
 
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“耳屎”,潜意识上,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。其实,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,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。
 
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.5cm至3cm,耳屎只占外耳道的三分之一,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。耳屎呈酸性,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,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,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。频繁掏耳朵,将耳屎一掏而尽,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,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,会引起慢性炎症,出现耳朵疼痛、流脓的症状,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。
 
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,随意掏,一不小心,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,甚至伤到鼓膜。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,上面沾有细菌,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。
 
    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
 
  有时,我们会用“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?”来形容一个人“耳背”。然而,在正常情况下,即使不掏,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。
 
  专家说,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,累积到一定程度,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,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,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。
 
  耵聍堵塞或由外耳道结构决定
 
  临床中,确实有些人的耵聍块较大,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,之所以形成这种堵塞,与外耳道先天生理结构有关,外耳道较长,外耳道口较小,导致外耳道分泌物难以排出,容易形成耵聍栓并在外耳道中形成堵塞。堵塞形成后,如果人们在洗澡、游泳等时导致耳朵进水,耵聍栓吸水后会膨胀,容易影响听力。这种情况出现后,如果耵聍栓形成后长时间没有得到处理,则会对外耳道产生长期刺激,容易引发外耳道炎和骨膜炎。
 
  有些人耵聍腺分泌旺盛,分泌物较多,容易形成耵聍栓塞,这种情况的出现大多数与炎症刺激有关,这种情况最好交由医生处理。如果自行处理,难以确保工具卫生,有可能会传播微生物病毒,造成病毒感染。有些人借助手指及指甲掏耳朵,反而容易将耵聍推入耳道深处,更不易排出。
 
  至于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耵聍栓堵塞?这与人耳的先天结构有关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外耳道呈现“喇叭状”,即里小外大,这有利于耵聍的排出,但有些人的外耳道恰好相反,耵聍形成后不易排出,形成堵塞,这就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清理,一般每半年或一年一次即可。需要说明的是,这种外耳道结构的形成是先天的,并不需要治疗。
 
经常掏耳等于给细菌敞开了大门
 
 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。一味去掏,反而可能弄巧成拙,让耳屎出不来了。因为用棉签掏耳朵,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,还会将它们往里推,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。一旦洗头、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,耳屎吸水膨胀,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,引发炎症。
 
  而且,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,耳屎可能越长越多,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,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。
 
   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,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,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。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,可以上医院处理。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,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。
 
用棉签蘸出耳道水分不可取
 
洗澡或游泳时,进入耳朵的水一般都在外耳道口附近,可以用手按住耳屏,不舒服的症状很快就会消失。如仍感觉不适,成年人可向后上方拉耳朵,同时倾斜头部,一般可缓解不适感,由于儿童与成人外耳道的弯曲程度不同,儿童则可以向后下方拉耳朵。
 
  用棉签蘸的方法并不可取,因为外耳道本身是弯曲的,使用棉签其实并不能接触到外耳道较深处的水分,而且用棉签反而容易使水分进入耳道深处。
 
     有些人掏耳朵比较频繁,使外耳道皮肤受损,容易出现出血,此时应及时就医,还可以服用一些消炎类药物,以防伤口感染。
 
 
 
 
澳门新莆京游戏(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中心)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苏州市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若水路99号
2012-2013  澳门新莆京游戏(苏州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训中心) 版权所有 - 苏ICP备10020871号
技术支持:西安博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